主页 > 学界聚焦 > 热 点 > 正文

2013-04-04 点击:[]



  今天与苏智欣教育和魏、刘、周等好友一起去northridge center 参加”what really works in education”.上午主要听美国2012年全国优秀老师Rebecca 的演讲,每年只有一名这样的优秀教师,受奥巴马接见。她先是讲其感受,后是她的英语示范课。讲得很好。
    下午先参加Balboa分会,第一场主题是“what’s going on in this picture? using art to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and communiction skills",主要讲"visual thinking strategies":首先要精选图片,让学生小组讨论,默默观看。其次由教师提问引导:“what's going on in this picture? what do you see that maked you say that ? what else can you find?" 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要倾听、指着学生提及的元素、解释学生的评论、中性地接受学生的每一评论、连接学生的评论,即使互不相联。最后总结,要感谢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把艺术视作为进行的、开放的进程,避免概要。第二场的主题是“using visual art to build language art skills”,但因为要参加在Llintridge举办的“learning from china”专题报告,我有几分钟的演讲,并要负责给其它作演讲的中国学者录像而没有参加。
    我的演讲主题是”what can be the conference for the USA?” 讲了四点:一是强调技艺,在中国,人们认为技艺精湛,以后什么事都能做,结果是有了技艺,创新不足,但美国强调观念和思想,技艺放在其次,结果是有了创意,技艺不精。二是以自然为师,中国学生对着石膏模型、模特、大自然写生,而美国师生从教材、杂志、网络上找画样,模仿。三是虽然美术教育在中美两国都地位不高,但相比较而言,中国美术教育政策具有连续性,不因领导人的离去而改变,而美国的美术教育政策在克林顿时代有地位,如基于盖蒂CENTER的调查提出来的DBAE课程,但在布什和奥巴马时代,有“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和“力争上游”等提案,也有STEM(science,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s)的核心课程,但没有艺术教育的位置。四是艺术就是艺术,有时它是科学,但它并不总是科学。如美国把艺术按解剖、透视、光谱来分析,对《最后的晚餐》进行科学分析,为什么它美?是因为它符合科学的原理,但在中国,很少这样分析,艺术就是艺术,有时是分析不了的。我的演讲出乎意料,获得极佳效果,因为我一直因为英语口语表达不佳,不作铁定计划,可能不讲,所以大家不寄希望。但因为我的演讲言简意赅,只有几张PPT,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脱稿讲,如同演说,声情并茂,与观众交流互动较好,所以反响很好,获得一片掌声。

    分享至

    (责任编辑:必赢集团网站)


     

    邮编:430000                      

    电话:027-67868321           

    地址:必赢唯一官方网站10号楼   

    Copyright @ 2010~2019   All right reserved.

    BWIN·必赢(集团)唯一官方网站-Officials Website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