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
授课对象:2024级绘画专业本科生
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2月
授课教师:张南
助教:陈倩如、王安琪、张婷婷
二、课程介绍
《中国美术史》是普通高等学校绘画本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旨在研究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探讨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本质特征。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基础知识对于增强学生理论素养,提高学生艺术创作能力和未来从事基础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程以绘画、雕塑史为主,要求学生对各历史时期的美术成就、美术现象、重要流派、代表性美术家、作品、画论,以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作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
1、课程内容
本课程涵盖了中国从原始社会至近现代各个时期的美术发展,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多个门类。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美术作品的深入剖析,揭示其艺术风格、技法特点、文化内涵及社会背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中国美术史知识体系。
2、教学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多元化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多元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多样化教学:包括课堂学习法、研讨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见习、模拟课堂、网络论坛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中国美术史的系统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学方法
本课程包括课堂学习法、研讨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见习、模拟课堂、网络论坛等教学方法。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中国美术史的系统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课程采用百分制进行成绩评定,课程考核成绩由过程性考核产生的平时成绩与终结性考核产生的结课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其中平时作业占比30%、考勤与课堂发言占比30%。结课成绩为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及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基本知识,具备基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美术史研究能力,为日后的美术教学实践及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中国美术史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 能够辨明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艺术家及流派,并能够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祖国各民族美术的光辉成就,较系统地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课程目标2: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国美术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概貌,了解中国美术发生、发展的成因和规律,从而了解和掌握美术的本质。
课程目标 3:通过对历代名作的直观、详细分析,能够系统掌握美术发展历史和基本造型特点,懂得从何处着手欣赏一件美术作品,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修养和专业理论素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和鉴赏能力;增强分析、鉴别能力。
课程目标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毕业后能胜任中等及中等以上学校有关中国美术史方面(包括美术欣赏)的教学工作,而且在愉快的体验中感受美、欣赏美。
三、课程记录
在《中国美术史》课程中,我们共同见证了从史前彩陶艺术的神秘与古朴,到秦汉兵马俑的恢弘与壮观;从魏晋南北朝绘画理论的深邃与博大,到隋唐山水画的清逸与灵动;从宋代院体画与文人画的争艳,到元代文人画的淡泊与高远;从明代画派的纷争与融合,到清代扬州八怪的个性与创新。每一段历史,每一幅作品,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美术史的无穷魅力。
部分课件展示:
课堂照片展示:
四、作业展示
针对2024级绘画专业的学生,本课程特别设置了凸显专业特色的作业形式,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绘画艺术作品的方式学习和巩固《中国美术史》的知识,以达到美术史理论和绘画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效果。以下是同学们对中国美术史中的经典作品进行的艺术创作:
2024级绘画 陈佳欣
绘画作品:《兵马俑跪射俑》
2024级绘画 曹馨月
绘画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盆》
2024级绘画 苏珊
绘画作品:《青铜纹饰》
2024级绘画 乔文清
绘画作品:《鹳鱼石斧彩陶缸》
2024级绘画 庹雨结
绘画作品:《中国美术史经典作品》
五、学生评教
“我格外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轻松有趣又极具吸引力,让那些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历史知识鲜活了起来。即便课程安排在晚上,我每周都会满心期待着上课,因为每堂课都像一场精彩的艺术之旅,内容丰富多样,从远古时期神秘质朴的岩画陶器,到近代风格各异的绘画流派,老师的讲解生动形象,仿佛带着我们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历代艺术家们的创作过程,领略了他们笔下的大千世界,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艺术视野,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术部分有了更深的热爱与敬意,为我打开了一扇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艺术之美的新窗口,这份收获将使我受益终身。”
——莫东枚
“中国绘画是绵延千年的美学宝藏,西方艺术大师毕加索也承认,‘在这个世界谈艺术,第一就是你们中国人’。通过这一学期对中国美术史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美术的魅力,学到了许多关于中国美术历史的知识,同时,我也非常喜欢老师的上课方式,在老师热情且有感情的讲述中,让我对中国美术史的兴趣也更加浓厚。美术作品常常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价值观和审美取向,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价值观念。”
——张欣怡
“在这差不多3个月的中国美术史课程里,我收获最大的是对中国画中(特别是水墨画)思想情感的感知,在上这节课之前,我认为山水画是千篇一律的,只有黑白两色,所画的也不过是一些山水、树木、花鸟、虫石,我不认为这些画能包含着多大的情感,写意在我的概念里与抽象别无二致,但在上中国美史的过程中,张南老师循循善诱,带我领略到了中国画的魅力,荆浩、关仝的山水气势磅礴,李成的‘气象萧疏,烟林清旷’,马远夏圭的‘残山剩水’,同时也对中国画的技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像墨的焦浓重淡清,各种各样的皴法。老师的课堂真的非常有趣,虽然在上美术史时,我已经上了一天的课,但课堂上丰富有趣的内容总是使我忘却了疲惫,活力满满。”
——郭嘉银
“对于我来说,中国美术史不仅仅是中国美术的发展史,每当坐到7209教室的座位上,就像踏上一场穿越时空的绮丽征途。从原始陶器上的质朴纹饰,到后来文人画中饱含诗意的笔墨意境,课堂上对作品的深度剖析十分吸引我,给我一种层层侦破迷案得到真相的既视感,每一件作品的背后都蕴藏着当时的社会背景、风俗习惯、以及一段别有深意的往事。我这个人喜欢联想与揣摩,加之对很多历史人物有浓厚的兴趣,而美术史更是对美的享受与鉴赏,在我眼前开启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在增长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愉悦了心情。
我体悟到顾恺之‘传神写照’的神来之笔,赋予人物鲜活生命力,也认识了许多描法,比如高古游丝描、战笔水纹描、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千里江山图》中那青绿山水的磅礴与细腻,连绵山峦、浩渺江河,18岁的少年王希孟用画笔勾勒大宋风华,诉说着对山河的炽热眷恋。《富春山居图》又带我走进黄公望的豁达晚年,看他将半生跌宕融于山水,笔墨间尽显从容,领悟人生波折终会化作淡然诗意,岁月沉淀后的宁静最动人心弦。八大山人于孤寂中暗藏对命运的抗争......
如今再看世间画作、赏玩各类器物,我眼中满是洞察与思索。它如同一束火把,点燃了我内心对传统美学的无尽探索热情。”
——刘子乐
六、结语
随着本学期《中国美术史》课程的圆满结束,我们共同走过了一段跨越千年的艺术之旅。从远古的岩画到明清的书画,从石窟的雕塑到宫廷的珍宝,每一次的鉴赏与探讨,都是对中华文明深厚底蕴的深刻领悟。
《中国美术史》不仅是一门课程,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窥见了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它还像是一面镜,映照出我们自身的审美与文化认同。艺术史的学习永无止境,它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探索之旅。让我们始终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对历史的敬畏,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前行,不断发现、思考和创造。
—END—
来源|美术史论教研室
图文|陈倩如 王安琪 张婷婷
编辑|成思妍 徐越
审核|张南 庄黎